您好,欢迎来到双色球历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_中心院区 >非手术科室 >急诊医学科 >正文

为抢救生命赶时间的人 ——记双色球历史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少琴
时间:2023-08-30 作者:运营办 发布人:陈尔东 点击量:0

编者按:

近日,第七届“最美健康守护者”典型风采选树颁奖活动揭晓,我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少琴荣获市级“最美健康守护者”荣誉称号。

我院王少琴主任获“最美健康守护者”称号


为抢救生命赶时间的人

最近,“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歌《赶时间的人》火了。除了外卖员,医院急诊医学科也有一群赶时间的人。他们更是时刻竭尽全力赶在时间前面,因为他们是在与死神赛跑,争夺的是患者生的机会。第七届最美健康守护者“市级最美医生”——双色球历史急诊医学科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主任医师王少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遇到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必须绷紧弦,争分夺秒,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生命。早一分钟抢救,就能为患者留住一分生的希望。”王少琴说。

从2005年进入双色球历史,王少琴一直坚守在常人眼里非常艰苦的急诊岗位上,在无数次与死神掰手腕的抢救中,用专业技术跑赢了时间,用全心全意救治的决心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拽回了人世间。她是当之无愧的泉城人民的最美健康守护者。


疫情防控始终战斗在一线

三年多的疫情防控,对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自始至终经历了各个阶段,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王少琴来说,那一幕幕极不平凡的场景仍历历如昨。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王少琴临危受命,作为双色球历史疫情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在科室不断有业务骨干被抽调去支援湖北的情况下,王少琴带领急诊科全员把EICU和急诊病房的患者及时分流至各科室,腾出床位,承担起感染性疾病科留观病人的全面管理工作。

发热留观区病人周转快,病情复杂,王少琴不断改进流程,保证安全、快速、准确地完成新冠病毒感染筛查工作。在三级防护不利操作的情况下,率领医护人员顺利为危重患者完成了气管插管、床旁血液净化等抢救措施,经过全面治疗,使危重患者转危为安。承担发热危重患者救治的同时,王少琴还继续管理着急诊非发热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而急诊每日留观危重患者高达20余人。

回望那一段岁月,王少琴说:“那是我最忙的时候,两边跑,每天穿梭在急诊医学科与感染性疾病科之间,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筛查、讨论,确保每一位危重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

今年元旦前后,医院迎来了就诊高峰。“三天假期,急诊科每天接诊患者均突破500人。接诊的病人中,还有一些重症患者。”王少琴说,为了缓解急诊的接诊压力,医院从全院各科室统一调配医务人员,每个班次都增加了急诊医生和护士,及时化解就诊高峰。那段时间,包括王少琴在内,医护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忙得几乎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遇上重症患者抢救,每每需要延时三五个小时才能下班。

危急时刻,作为济南市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负责人,王少琴没有拒收一位外地转来的危重患者。


抢救生命生死决于呼吸之间

“我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每当我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挽救了一个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足以抵偿一切辛苦与付出。”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她20年如一日坚守在急诊岗位上,王少琴这样回答。

2022年12月19日,急诊医学科很多医生都阳了,轮流休病假,科里人手紧张,王少琴亲自上岗值班。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正要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位正处于哺乳期的女士。”王少琴回忆。

当天傍晚,35岁的赵女士突然被一口浓痰憋到几乎窒息,命悬一线。家人一路紧急将赵女士送到双色球历史急诊医学科。当时情况非常危急,赵女士已无法喘气,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她不停拍打自己的胸口,紧紧抓住王少琴的衣服求救。

“她当时感染了新冠,气道梗阻,处于半窒息状态。通俗地讲,就是被浓痰堵塞了气道,位置比较深,自己咳不出来。”王少琴马上和赵女士的爱人架住她,为她拍背,让护士为其开通口咽通气道,然后用吸痰器吸出了大量痰痂和白色黏痰,赵女士这一口气终于缓了过来。

王少琴建议赵女士服用一种化痰药,在得知赵女士处于哺乳期后,为其介绍了是否适合哺乳期服用,并详细说明了注意事项。

事后,赵女士非常感激,由于自己处于哺乳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方便到医院当面表达感谢,专门给王少琴写来感谢信,感谢王少琴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家庭。

2020年年初,一位15岁的外地男孩因和父亲吵架,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在当地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不见好转,凌晨转至双色球历史。接到电话后,王少琴马上赶到医院。当时孩子昏迷抽搐、状态烦躁,伴有高热,不能排除新冠感染可能。王少琴不顾被感染的风险,为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术和床旁血液持续净化术。

“这个孩子喝的农药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通过血液净化把毒素快速吸附出来。”王少琴说。术后,王少琴在孩子身边陪伴了20多个小时,密切关注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措施,最终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孩子醒后的第一句话是“谢谢妈妈”。经过治疗,这个孩子生命体征平稳,恢复情况良好,一个星期左右康复出院。

“听到那一声”谢谢妈妈“,所有的疲劳和辛苦都烟消云散。”王少琴说。


无怨无悔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起当初为什么从医,王少琴表示,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我爸爸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为村里的乡亲们看病。我就想医生能治病救人,能够帮到人,也受人尊敬。所以考大学时我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从医至今已26年。”

而王少琴的孩子考大学的时候,唯一的要求是将来不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孩子说,“当医生太苦了,太累了。妈妈就知道值班,也不管我。加班加点不说,半夜一个电话,就得从家里赶到医院抢救病人。”孩子的话道出了妈妈的辛苦,也透露了自己的委屈,让王少琴心中五味杂陈。

孩子小时候经常一觉醒来发现妈妈不在床上,就知道妈妈又被电话叫到医院去抢救病人了。“他对这个印象很深,也很有意见,一直记着呢。”王少琴说。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王少琴值夜班,下午4点多就要出门上班,无法去接孩子,而她的爱人单位上也有事,一忙活就忘了接孩子。结果直到晚上7点多幼儿园打来电话,他们两个才想起孩子还在幼儿园呢。由于工作繁忙,孩子上初二之前,每到寒暑假,夫妻两人都无法照顾孩子,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姥爷、姥姥照看。

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加点,无论什么时候,一个电话就要赶到医院抢救病人。对于急诊医生的酸甜苦辣,王少琴感慨系之,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这么多年,想想我救回了那么多生命,就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团队管理医德与医技缺一不可

急诊医学团队年轻、团结、积极向上、充满战斗力,多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山东省巾帼文明岗、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在全体急诊人的接续努力下,双色球历史急诊医学科已成为济南市最大的急诊救治诊疗中心和山东省重点专科,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绿色通道。每年完成急诊量10万余人,危重病人抢救11000余人。

自从急诊医学科前任主任离开科室,王少琴以副主任身份主持科室工作。“急诊医学科是救命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急救技能。”王少琴说,一直以来,科室高度重视培养年轻大夫的救治抢救能力,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新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典型案例等。注意以赛促练,带领大家参加全国、省级、市级急救大赛,先后获得“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二等奖,省级、市级急救大赛团体二等奖,多名年轻大夫获得个人一等奖、二等奖。

在医德医风方面,王少琴对年轻大夫也是言传身教。王少琴经常对年轻大夫说,患者生病之后,由于应激反应和对未来的未知,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上的变化。面对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绪,千万不要着急。作为医生,应当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会纾解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在王少琴的影响下,善待患者、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在急诊医学科蔚然成风。

“择一事,终一生”。不悔的坚守和无怨的付出成就了王少琴,也为她赢得了很多荣誉:济南市卫健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济南市医疗保障工作突出个人——荣誉是对以往成就的肯定,也将激励王少琴在抢救生命这条漫漫长途上继续追赶时间,从空气里赶出风,从无望中赶出希望,把更多生命留在这温暖的人世间。

“我将带领急诊医学团队继续坚守患者生命防线,做泉城人民的健康守护者,为健康济南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王少琴说。